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beat365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88688868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hainanrunheng@beat365.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beat365体育中心

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产品展示

高效栽培技术精选(九篇)8868体育

发布时间:2024-06-23 12:53:29 点击量:

  8868体育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甘蓝类蔬菜特性是喜水、喜肥、怕旱、怕涝。萧山区受秋季台风和春季倒春寒多雨水的影响较大,苗床地和大田应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试验于2009年秋季在益农镇三围村的农户承包地进行,品种为盛农180天,种植面积667 m2。

  采用大棚育秧移栽,8月20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25 g,播种后用大棚遮阳网覆盖,主要是防止高温及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增强出苗势。

  选择前作为豆类作物的田块,避免重茬,有利于后作花菜的生长。移栽前,在大田翻耕时每667 m2施(15-15-15)复合肥30 kg。移栽前1 d,每667 m2用敌草胺200 mL进行除草。当花菜幼苗叶龄6张、株高16 cm时,即可进行移栽。本试验于9月26日开始移栽,每667 m2栽植3 400株。

  花菜因品种和栽培季节不同,水肥管理上应有所差异。花菜吸肥量大,移栽后采用“前促发苗,中稳壮实,后攻花球”的施肥技术。于10月15日施(15-15-15)海德曼复合肥10 kg+46.5 %尿素10 kg拌匀撒施。12月29日,施(15-15-15)海德曼复合肥10 kg+46.5 %尿素10 kg撒施。2月17日,花菜进入莲座期后,施(15-15-15)狮马复合肥20 kg撒施。3月6日,施(15-15-15)狮马复合肥10 kg+46.5 %尿素10 kg撒施。花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较多,在叶簇旺盛和花球形成时期,切忌缺水。但灌水时不宜漫灌,应沟内灌水,畦沟渗透后,及时将余水排除。雨多时应及时排除沟内雨水,以免引起沤根现象。

  花球采收过早和过迟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生产实践证明,在主侧枝的花瓣刚露出时采收为宜,采收晚了,则香味淡,粗纤维多,品质差。一般第一次采收多在包心期后20 d左右。花球采收时要求充分长大,表现平整,边缘尚未散开。

  2009年8月20日播种,8月24日出苗,8月27日子叶展开,9月26日移栽,移栽时叶龄6张、株高16 cm,2010年2月20日为莲座期,叶龄18张、株高40 cm,3月18日为结球期,叶龄28张、株高49 cm,3月26日为始收期,终收期4月9日,收获期14 d,分14次收获完毕。

  2012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546667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686%。其中,烤烟/玉米/油菜268667hm2,烤烟/大豆/油菜2780hm2。2013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616667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769%。其中,烤烟/玉米/油菜337333hm2,烤烟/大豆/油菜279333hm2。2014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609333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857%。其中,烤烟/玉米/油菜3080hm2,烤烟/大豆/油菜301333hm2。2012~2014年腾冲县共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种植模式1772667hm2,共实现经济效益523208万元(表1、2、3)。

  据调研,三熟制套作的油菜与“烟—油”两熟接茬复种下的油菜产量、产值、效益几乎无差异,所以新增效益中可以不考虑这一因素。“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与传统的“烟—油”一年两熟栽培模式比较,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烟—油”之间套种玉米或大豆增加的经济效益,因此,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腾冲县201~2014年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分别为139268万元、160205万元和223735万元,3年累计为523208万元,2013年较上年增长15%,2014年较上年增长40%,经济效益显著(表3)。其中,2013年“烟—大豆—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1333hm2,增长048%,实现经济效益113025万元,较上年增加5126万元,增长475%;“烟—玉米—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68667hm2,增长2556%,实现经济效益47179万元,较上年增加1581万元,增长504%。2014年“烟—大豆—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220hm2,增长788%,实现经济效益131871万元,较上年增加18846万元,增长1667%;“烟—玉米—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减少29333hm2,实现经济效益91864万元,较上年增加44685万元,增长9471%(表1、2、3)。根据表1和表2,2012~2014年“烟—大豆—油菜”模式累计经济效益352795万元,“烟—玉米—油菜”模式累计经济效益170413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07倍。虽然套种玉米的产值高于大豆,但套种玉米的投入成本也远高于大豆,因此,“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套种大豆比套种玉米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同时也说明,“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应更加重视和发展套种大豆的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具有低蛋白、低脂肪保健作用的山野菜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辽东楤木的嫩芽因其无污染、质量上乘、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有强壮筋骨、补气安神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预防脑血栓及各种癌症,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辽东楤木药食兼用型野生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出口创汇、节日馈赠高档礼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及河南北部,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在250-1000米杂木林、阔叶林等。生性耐阴对光照要求不高,喜欢肥沃和偏酸性土壤,湿度30-60%,是喜水怕涝,又特别耐旱的植物,具有顽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能力,适合大部分北方地区栽培。市场需求量增大,我区已达到20元/Kg,采集野生辽东楤木嫩芽已成为我区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春季大量的采集自然野生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日趋匮乏,自然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另外采集成本高,效益有降低的趋势,为此根据我区目前辽东楤木的人工繁殖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促进辽东楤木商品化生产和人工栽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属于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株高150-600厘米,树皮灰色,上面布满硬刺,小枝灰褐色叶为2-3回羽状复叶,叶片阔卵形、卵形、椭圆状性,叶缘梳锯齿状叶柄长20-30厘米,有长刺无毛,8月开花,花序长30-50厘米伞形,花淡黄色,浆果状核果黑色,食用部位是芽苞膨大体。

  9月下旬~10月初,适时采集辽东楤木褐黑色成熟果实,将采集的果实放置10~15天进行种子后熟处理,将果实放入清水中搓掉果皮果肉,去掉杂质和空瘪种子,将成熟种子自然晾干,种子含水分量不超过15%,并放到低温干燥处保存。

  播种前需进行三个月左右的种子层积去休眠处理,一般从12月初进行。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经清水冲净后,用50℃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混3倍体积的细河沙混拌均匀,调节湿度60%左右(沙子的含水量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将种沙混合物用木箱装好,箱体高不超过70cm,放于户外已挖好的深度1m的储藏坑中,上盖10厘米厚土进行低温层级处理,在播种前10天~15天取出层级的种子。

  整地做床:为保护野生资源,进行人工栽培育苗。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土壤肥沃的偏酸性的砂型土壤为苗床地。深翻15厘米,育苗床规格宽度1.5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2-30米,高度12厘米,亩施入二铵40公斤,硫酸钾8公斤,混入5厘米土层,耙细整平,达到播种状态。选择坡地做苗床时要顺坡向,防止积水冲坏育苗床。

  催芽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盛于通透性良好的容器中,放到20℃~25℃的环境中,每天冲洗2次进行催芽,待种子有50%露白时即可播种。春季5月上旬播种,可提高木质化程度,提高次年成活率。用苗盘或苗床播种均可,开沟播种深度为2-3厘米,苗床浇透底水,再将混有沙子的种子(沙子与种子比例2:1)均匀的撒在苗床上,每m2播干种子100g,覆土1~2cm,覆盖地膜保湿。当幼苗出齐时揭开地膜浇透底水,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倒苗扩大营养面积,保持500~600株/m2。当苗高20 cm —30cm,茎粗0.5cm左右进行栽植,栽植前每亩施入3000公斤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育苗床当气温18-25度,一般15天出苗;当幼苗普遍出土后去膜,以后保持床面见干见湿。当幼苗3~5cm时追施一遍叶面肥,同时采用人工除草,当幼苗长到6-8厘米高度人工间苗,拔出病、弱苗,按照苗间距4-5厘米留健壮苗,如果苗床杂草较多时采用人工除草,同时可追施二铵10公斤撒施,浇透底水。预防预防白纹羽病可选用50%多菌灵200克+5克苯醚甲环唑对水25公斤/亩均匀喷施,间隔10天喷一次,共喷三次。

  第2年4月下旬对成活的苗木进行定植,选择山地阴坡或半阴半阳坡,亩保苗 400-550株,挖坑时深度12厘米,直径25厘米;起苗时最好选择直径1-3厘米,株高15*20厘米壮苗,捆成小捆准备定值,定值深度以根部埋入土层为标准。6月进行人工除草、中耕、施肥二铵10公斤,穴施腐熟有机肥2公斤。覆土,促进苗木的生长。保留3~4个侧芽,第二年侧芽萌出侧枝,同时萌发根蘖苗,应去掉弱苗,保留2—4条健强根蘖苗,以后控制主干高度不超过2m采芽。

  第3年:6月份前期管理同第二年, 8月上旬种苗开花结果,9月份第一次霜冻过后枝头和果实全部变黑时,及时采收成熟的种子,将外层果浆挤捏后,用清水洗净。用细沙按2:1比例混拌均匀埋入地下沙藏,准备第二年播种。第2~3年,春季采完芽后,结合冬季生产将上部枝条剪掉,并达到防止植株过高而采收困难,同时可促进多出分枝,提高竖年产量。

  4.3 第4年~5年,采收、整枝采伐为主。重施有机肥一次,亩施腐熟猪牛粪2000Kg,采用平铺施肥。如遇春旱,应及时灌水。对老株采伐更新,采完新芽后将老株从基部残除砍伐即可。

  第3年-第5年 4月下旬-5月中旬采收嫩芽。辽东楤木具有顶芽生长优势的特点,当顶芽长到10-15厘米时,叶片没展开时及时采收,如果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晚木质化程度高,失去食用价值。顶部主芽采后,依次采收副芽或下部的侧芽。采收后应及时出售、食用8868体育、加工贮存。通过采集与整枝结合,形成主侧枝匹配的树形,同时年保留3~5个根蘖苗,以利于粗壮枝条替代和提高嫩芽产量。

  第一年每亩可收获10-15公斤,每公斤20元,每亩收入200-300元,费用100元,亩效益100-200元。

  第二年每亩收获25公斤-30公斤,每公斤20元,每亩收入500-600元,费用100元,亩效益400-500元。

  第三年每亩收获100-150公斤,每公斤20元,每亩收入2000-3000元,费用300元,亩效益1700元。

  结论:辽东楤木人工栽培技术有力地扭转了刺嫩芽的野生植株野采乱伐落后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刺嫩芽栽培业的发展,现已在我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同时也是山区和半山区人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1] 赵恒田,王新华,沈云霞等.我国野菜资源人工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 20(4):300—305.

  1.1整地作畦 必须是东西畦,南北行种植。播前亩施优质土杂肥或鸡粪5000kg、磷肥150kg,深翻30cm,然后整畦宽2m,畦与畦之间留1m操作道,以使冬季盖韭。

  1.2适期播种 韭菜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最迟5月中旬。先把畦表土块整细浇水,然后按行距30cm,划一条宽8cm8868体育、深2cm的沟,并浇上底水。随后把种子均匀地撒入地沟内,覆一层1cm厚的细土。亩用韭菜种3~4kg, 播种后出苗前必须喷一遍韭菜专用除草剂防除杂草。有条件的在播种后,畦上覆盖地膜,这样韭菜出苗齐且快。育苗移栽法,可在3月份育苗,待苗长至20cm时进行移栽,行距30cm、株距2cm。移栽后立即浇水,以利缓苗。这种方法可促使韭菜长势均匀粗壮。

  2.1肥水管理 韭菜出苗后生长比较缓慢,此时要及时浇水,浇水时畦内撒施少量尿素促苗,一般韭菜长至3叶时要浇2次水。盛夏期间不干旱一般不浇水施肥。立秋后,重施一次肥,亩用二铵50kg、豆饼100kg。方法是顺垄开沟施肥,施肥后连续浇两次水,以后不再浇水追肥。

  2.3预防倒伏 韭菜长至50cm时最易倒伏,应在畦内搭架,把韭菜一行行架住,不能让韭菜塌畦以致影响冬季产量的提高。

  3.1品种选择试验 试验设在三连西区0号菜地,供试品种为平韭6号、平韭4号、791、敖东1号4个常用韭菜品种。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亩播种4~5 kg,每亩施基肥4000kg加复合肥50kg,6~7月份追施尿素50kg,10月下旬割去老韭菜后再施尿素40kg。同时防治病虫害,以12月底和翌年1月底2次割韭菜产量分收计产,试验结果表明:平韭6号产量最高,平均每亩产量2580kg,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平韭6号表现为生长势旺、抗寒性强,茎叶粗壮、深绿、叶宽、口感好,耐贮性强。

  3.2 栽培密度试验 设每亩播种3kg、3.5kg、4kg、4.5kg、5kg,共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品种为平韭6号,每亩施基肥4000kg加复合肥50kg,6~7月份追施尿素50kg,10月下旬割去老韭菜后再施尿素40kg,同时防治韭蛆等病虫害,以12月底和翌年1月底2次割韭菜产量分收计产,20038868体育、2004两年产量分析,以每亩播种4.5k量最高,两年平均每亩产量2630kg,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每亩播种量4.5kg的田块表现为群体密度好,长势长相一致,综合产量最高。

  3.3韭蛆防治试验 8~10月,选择分别间隔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进行防治,药剂选用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30%立本净2kg拌50kg细土撒于根部防治。两种农药交替使用。经比较,以隔15天防治1次效果最为经济、理想,产量也最高,折合平均每亩2470kg。

  3.4肥料试验 设基肥试验、接力肥试验和割老韭后补肥试验。基肥试验设每亩施有机肥2000kg、3000kg、4000kg、5000kg4个处理,每个处理加尿素50kg,经产量和效益比较,以每亩用有机肥4000kg、加尿素50kg 为最佳,折合平均每亩产量2610kg。接力肥试验设每亩施尿素20kg、30kg、40kg、50kg4个处理,在7 月上旬利用下雨天使用经观察和计产,以每亩施尿素30kg为最佳,平均每亩产量2540kg。补肥试验在11月下旬割去老韭菜后设每亩补施尿素30kg、40kg、50kg、60kg4个处理,以每亩施尿素 40kg为最佳,折合每亩2630kg。

  4.1物资准备 提前备好罩棚材料,3m宽韭菜专用膜(紫色膜)每亩100kg,3m长竹片每亩300根,3m长、1.2m宽草帘300个,尿素50kg及农药等。

  4.2水肥管理 小雪后,韭菜大部分枯黄至死,这时水分已回流到根部。先用镰刀把韭菜棵全部清理干净,然后顺垄开沟追肥施尿素50kg,随后浇一次透水。浇水时每亩施辛硫磷0.3kg,防治地下韭蛆等害虫。

  淮山是一种菜药兼用的滋补保健食品,高糖、无脂肪,性平味甘无毒,食之补而不腻;块茎肉质柔滑,富含淀粉、钙、磷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不仅可烹制(炒食、红烧、油炸、蒸煮均可),而且可制粉或配制成多种滋补食品,如山药营养面、山药酒、山药系列饮料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健脾胃、补肺益肾等功效[1,2]。种植淮山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兴宁市在龙田、新陂、黄陂、新圩种植面积较大,一般年产量37.5~45.0t/hm2,产值7.5~9.0万元/hm2。淮山不仅耐贮易运,且可加工增值、外销出口,是当今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较为理想的推广项目,开发前景极为广阔[3,4]8868体育。现将兴宁地区淮山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引进优良品种,药用淮山由于加工损耗大,应选种皮厚、色白的品种;菜用淮山应选择表面光滑、瘤少而小、毛根少而短的品种;食用淮山应选择块茎皮薄、毛小、含水量高、质脆、味甜的品种。

  一是采用淮山段子繁殖。将地下块茎横切成长7~10cm的小段,称淮山段子,然后将这些淮山段子直接播种于大田。用淮山段子繁殖出芽较晚,播种时间应提前10~15d。二是采用淮山咀子繁殖。将淮山块茎的一端切下1段,长20~30cm,重75~100g,顶端有芽,称为淮山咀子,然后将淮山咀子直接播种于大田。采用淮山咀子繁殖出苗比淮山段子提早约20d。采用淮山咀子繁殖3~4年后,由于芽衰老,活力下降,需用零余子(淮山豆)苗更新。三是采用零余子繁殖。这种方法繁殖系数高,复壮效果好。第1年秋选用大型零余子砂藏过冬,第2年春季晚霜前15d按株行距(7~10)cm×(16~26)cm露地条插,或在砂床培芽后栽植,秋后挖取块茎(约30cm长)供翌年作种。

  淮山吸收根浅而块根入土深,忌黏质土壤、渍水及连作,应选择地下水位4m以下、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冬前深耕33cm,整成南北向畦。淮山主要吸收根分布在上层土中,基肥应施在土壤上层。开春后起高畦栽植。

  一般于3月上旬将选好的种茎(如有切口,切口处蘸些生石灰,以防病菌侵入引起烂种)在阳光下晒3~5d,并用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浸种15min,捞出晾干后放入塑料小拱棚内催芽,待萌芽率达90%以上时播种;也可于3月下旬直接播种。播种期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以5cm处的地温稳定在15℃时为宜。播种时在畦上开7~10cm的小沟,株距26~28cm,将种茎横平顺畦放在小沟内,芽朝上且方向一致,然后覆土厚8~10cm。

  淮山喜肥,要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无机肥,施腐熟厩肥或粪肥30~60t/hm2、尿素300~375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硫酸钾375~525kg/hm2。淮山种植期间需施肥2~3次,第1次于淮山出苗后施尿素和过磷酸钙;第2次在块根膨大初期追施,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第3次在块根膨大中期补充有机肥和钾肥,并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播种前淋足底水,生长前期宁干勿湿,一般隔天淋水1次,以促使块根向下生长;块根迅速膨大期隔2d于早上或傍晚淋透水1次,以保持土壤湿润。淮山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内无积水。

  淮山种植后,每段种茎往往能长出数条苗来。如果苗数过多,则植株瘦弱。因此,当苗长30cm左右时,要适当除去部分苗及苗上枝,只留1~2株生长粗壮的苗,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另外,淮山生长期约有5个月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易板结,杂草生长速度快,必须加强中耕除草。淮山苗长至33cm高后及时中耕除草,松土宜浅,以免伤根。幼苗脆嫩、易折断,操作时应特别小心。淮山是一种缠绕性草本植物,在中耕松土的同时,要结合搭架、引蔓,搭“人”字架、鼓架或篱式支架均可,供苗缠绕向上生长,以利株间通风速光,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茎生长。当淮山藤蔓长到篱笆顶时,将顶部芽摘除,促进部分侧芽发生长成分枝,增大光合作用面积,以利营养物质的制造与积累。6~7月,如发现侧蔓过多,应及时摘除基部侧蔓。否则植株荫蔽,通风透光性差,叶片徒长,形成大量零余子,过多消耗养分,影响块根膨大。

  及时清理田间病残株,人工摘除卵块及有病虫伤害的块茎集中烧毁。防治炭疽病于植株封行开始,喷施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1∶1)1 000倍液,或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下转第128页)

  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10~15d喷1次,交替用药,前密后疏;防治病毒病于发病前后及时喷施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防治黑斑病可选用扑海因或速克灵1 000~1 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1 000倍液喷雾,加入0.2%磷酸二氢钾或叶面宝效果更佳;根据淮山叶蜂对糖醋等芳香气味有明显趋性的习性,于成虫盛发期配毒饵诱杀成虫,以7时左右挂放效果较好;也可在成虫盛发期于中午烈日当空或傍晚天黑前喷药毒杀成虫,药剂可选50%巴丹可溶性粉剂2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溶性粉800倍液,每隔3~5d喷1次,连喷2~3次;蚜虫可选用40%克蚜星乳油800~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交替使用药剂;也可利用黄板叶加机油诱杀蚜虫、白粉虱,挂灰色膜条避蚜等;斜纹夜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可于盛发期用黑光灯或糖醋诱杀;也可选用21%灭乳油6 000~8 000倍液,或20%氰马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 000倍液,或5%卡死克、5%农梦特2 000~3 000倍液于傍晚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交替用药,点片挑治与全面防治结合。螨类可用牛屎2kg、洗衣粉0.25kg、水50kg混配液喷杀;一般在螨株达5%左右时进行全面喷药,可选用73%克螨特1 000倍液,或25%灭螨猛1 000~1 500倍液,或20%锡1 500倍液,或50%杀螨丹胶悬剂600倍液,或20%速螨酮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10~15d喷1次,连喷2~3次,交替用药,喷匀喷足。地老虎、蛴螬可用辛硫磷、敌百虫、溴氰菊酯等药剂灌根或于行间撒施防治。

  当淮山植株茎叶全部枯萎时(10~11月)开始采收,以免过早采收降低产量。冬季不太冷的地区,块根可留在土中,随时采收上市。药用淮山应选择晴天采收,以便加工。淮山贮藏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于干燥,可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法贮藏。选用粗壮无病的淮山苗切下贮藏留种,贮前用25%多菌灵100倍液蘸根灭菌,晾干后贮藏。

  棉花―小麦间作套种突出小麦早熟、棉花早收“双早”技术。10月下旬晚播小麦预留棉行,下年4月下旬晚春套种中早熟棉花品种。

  小麦品种选择边行优势强、优质、高产、抗病的基础上且适合晚播、早熟品种,一般选用邯6172、邯农1号等抗旱节水品种;棉花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中后期长势强的中早熟杂交种或中早熟常规种如:邯686、超早1、2号短季棉花等品种。

  棉麦套种,145厘米为一条带,采用“5―2式”的种植模式,其中麦行宽约60厘米,种植5行小麦,行间距15厘米;预留行宽85厘米,第二年种植2行棉花,行距40厘米。这种行间模式,适合小麦、棉花的机械化播种和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能大大减少劳动力投入,节约时间,提高播种质量。

  推广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在小麦收获后,及早机械化移栽棉花苗,加强棉花配套管理,实现棉麦双丰目标。配套品种为邯农1号早熟小麦和邯686早熟棉花。5月初棉花育苗,6月中旬棉苗移栽。

  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短季棉新品种,加强配套管理,夺取粮棉双丰。配套品种为邯农1号早熟小麦和超早1、2号短季棉花。6月中旬麦收后播种棉花。

  5.1 精细整地。棉花收获后,棉柴粉碎还田耕翻平整。亩基施氮磷钾(15-15-15)的复合肥50公斤。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

  5.2 一般的小麦在10月5-10日播种,最晚10月30日前播种,亩下种量20公斤,留下棉花预留行,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

  5.4 春季管理。中耕锄划促苗早发,水肥管理以促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灌浆期“一喷多防”,浇好灌浆水。

  5.6 春季管理。中耕锄划促苗早发,水肥管理以促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灌浆期“一喷多防”,浇好灌浆水。

  5.7 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吸浆虫和红蜘蛛。注意防治红蜘蛛。减少红蜘蛛在小麦上寄存,降低对棉花的危害。

  5.8 机械收获。完熟初期及时收获,联合收割机加装挡板装置,防止损伤棉苗。

  6.1 适时播种。亩用杂交棉种1.5或常规棉种2公斤。结合小麦浇水借墒4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播后喷施土壤除草剂。

  6.2 苗期管理。出苗后打孔放苗,第三片真叶平展后定苗,杂交棉留苗3000株/亩左右,常规棉留苗35000-4000株/亩左右。

  6.3 蕾期管理。麦收后及时浇水追施速效氮肥尿素10公斤/亩;重点防治红蜘蛛、盲蝽象、瓢虫、蓟马和棉蚜。旺长田亩用缩节安1-1.5克。

  6.4 花铃期管理。促早期防早衰,重施花铃肥,7月棉花进入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花铃期是棉花需水的临界期,一定要保证水分的供应。同时结合下雨或者浇水,追施“15-0-10”氮钾复合肥20公斤和锌铁硼微量元素肥22公斤。7月15日前适时打顶。注重化控,亩用缩节安2-3克。

  6.5 吐絮期管理。贪青晚熟地块在10月10日左右喷施40%乙烯利催熟。10月20日后清棉柴腾地。

  我国葡萄栽培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新疆等省为主,而南方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因夏季(4~6月)高温多雨,花期授粉不良,容易感染真菌性病害,而成为葡萄栽培的不利地区,俗称葡萄次栽区。吉安县横江镇于1999年引种巨峰葡萄,经过多年试验,成功摸索总结出一套较理想的葡萄次栽区优质高效栽培生产技术,现介绍如下。

  选择地势开阔、向阳、近水源、无污染源、土层5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土质肥沃疏松的低缓山坡地建园,并根据果园的土地条件、规模合理设计作业小区,实行“三通”并修建必要的附属设施。大力实行和推广“三大一稀”高标准建园技术,即“大沟、大肥、大苗和稀植”。“大沟”即开挖宽、深各0.6~0.8m的定植壕沟;“大肥”即在定植壕沟内填入足量的秸秆、堆肥、饼肥等各种有机肥,一般施秸秆(稻草、杂草等)15~20kg/m3、腐熟的猪牛栏粪100~150 kg/m3、磷肥1.0~1.5kg/m3,分层填入,红壤土还要施入适量(1 500kg/hm2)的石灰;“大苗”即要求栽植一级一年生自根苗木,其标准为:品种纯正,根系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要求有6根以上直径达1.5mm的侧根,成熟枝蔓长度达15~20cm,根颈直径1cm左右,具有4~6个饱满芽眼;“一稀”即密植改为稀植,行距2.5~3.0m,株距1.5~2.0m,栽1 650~2 700株/hm2。

  选择和培育抗高温多湿环境和黑痘病的葡萄优良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引进巨峰、香悦、京亚、京优、红富士、红罗莎丽奥、8611、藤稔、新华1号、日本早红提、青提等名优品种进行种植试验。通过观察对比从中优选出巨峰、香悦、藤稔、京亚8868体育、红罗莎丽奥等抗病、丰产、品质优、适应性强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进行重点培养,从其优良单株上采取插穗进行扦插繁殖育苗,通过子代栽培试验,确定其适应性抗病性强、丰产稳产性好等遗传性状稳定。在此基础上,把这几个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加以大面积繁殖推广。

  土壤管理按常规管理。施肥数量要随产量的增长而增加。每生产100kg葡萄,全年需施纯氮0.6~1.0kg、磷(p2o5)0.3~0.4kg、钾(k2o)0.7~1.2kg。施肥量因土质、肥力基础及品种而定。以有机肥(堆沤腐熟)为主,化肥为辅;施肥时期及施肥量与其他地区相似。萌芽期、幼果膨大期需水量多,开花期、浆果成熟期需水量少。葡萄次栽区春夏季雨水较多,应加强清沟排灌,降低空气湿度,7~8月如遇天旱,则应适当灌水并在行间覆草[1,2]。

  主要有单篱架、双篱架、双“十”字“v”型架、双“十”字双层架及棚篱立体架等架式。葡萄次栽区提倡使用双“十”字“v”型避雨架。双“十”字“v”型架及“十”字双层架整形方法:双“十”字“v”型架整形方法同双篱架整形,新梢长出后,选留2个强壮的新梢固定在“v”型架两边钢丝上,以后的方法同单篱架整形。“十”字双层架整形方式与单篱双层双臂水平整形相似,分2层整形。冬剪一般在落叶后至翌年伤流发生前进行,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相对最冷期进行为好。方法与其他地区相似。夏剪包括除卷须、除萌、抹芽、摘心等以及花序和果穗修剪等多种作业,以调节养分流向,平衡生长结果关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果实产量和产质。但因这些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营养生长旺盛,作业要反复进行,持续时间2周左右,方法与其他地区相似。

  疏花于开花前进行,疏果穗在落果结束后进行。疏除主蔓延长蔓长的花序,疏去强果枝上2个以上花序中的弱花以及弱果枝上的花序。疏果穗宜在谢花后1周内即果粒为绿豆大小时疏穗为宜。疏去疏松、畸形、过密的果穗,强旺果枝留2个果穗,中庸枝留1~2个果穗,弱枝留1个果穗,延长枝及预备枝不留果穗。剪去副穗和掐穗尖、疏幼果等,留果数为60~70个/穗,平均穗重在400g左右。葡萄留果量取决于土壤条件、肥水条件、管理水平、葡萄架面积等方面,而最终表现在葡萄叶果比这个因子上,叶片少或质量差,留果量应少一些,叶片多或质量好,留果量要相应增加。如劳力不足,宜实行轻疏方案,还可以结合推迟使用膨大剂的时间,利用自然落花落果减少果粒。套袋能提高商品质量。一般在幼果黄豆大小时进行,时间在5月中下旬。套袋前需对果穗喷洒杀菌和杀虫剂,药

  液晾干后及时套袋,以免雨水冲刷药液。果实着色期将袋除去,或在采摘前7~10d脱袋。红色葡萄品种采收前10~20d摘袋。为避免高温伤害,摘袋时不要将纸袋一次性摘除,先把袋底打开,逐渐将袋去除。对容易着色和无色品种,可以带袋采收[3,4]。

  萌芽前用3~5°bé石硫合剂,均匀喷布葡萄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在枝梢生长期、展叶2~3片时及花蕾期(花前2~3d及花后2~3d)、幼果期各喷药1次,共计5次,特别是花前及花后2次尤为重要,能有效地控制浆果感病,提高果穗商品价值。在5月中下旬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灭潜伏在土壤中的病菌,可用福美双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匀,撒施在畦面上,用量为18kg/hm2,可有效防治白腐病。提倡使用新型药剂,如保护剂科博、喷克、必备等和治疗剂福星、禾果利、使百克、戴唑霉、嘧霉胺等,以保护剂为主,关键时期则用一些新型优秀的治疗剂。

  当葡萄果粒变软,果粉明显,有色品种表现本品种色泽时,浆果已达成熟期可以采收。鲜食外运的葡萄,采收期应稍早,以免运输途中浆果因过熟而脱落。南方葡萄次栽区葡萄以鲜食为主,不耐贮藏,一般随摘随销,不作贮藏。

  [2] 查永成,刘大印.杭州:葡萄栽培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试验地设在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 900~2 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 333.3m2,设3个观测点。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 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 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 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1]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 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 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试验地设在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 900~2 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 333.3m2,设3个观测点。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 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 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 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1]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 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 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5] 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