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beat365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88688868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hainanrunheng@beat365.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beat365体育中心

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产品展示

8868体育种植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3-11-04 03:13:06 点击量:

  8868体育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以强化科技支撑和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及科技示范户建设为重点,讲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技术业务素质,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挑战和做好2012年农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是针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重点向那些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农民传播相关知识。培训农民3.5万人次以上,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等实用人才600人,培训区乡两级农业站的农技推广人员50人。

  推广普及玉米、水稻、大豆良种和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农区统一灭鼠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少耕、免耕栽培技术、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绿色水稻综合生产技术、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冬春种植业科技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冬春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讲课、电视讲座、播放专题片等形式进行。

  (一)集中办班讲课。由区乡两级农业站技术骨干讲解种植业实用技术,重点解决全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邀请我区“冬春培训”技术依托单位省土壤肥料总站专家授课。

  (二)电视讲座。春节前后在区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广大农民收看电视专题讲座,提高电视收视率,以此来扩大培训面,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和区电视台要加强合作,将2012年重点推广的实用技术制作成专题片,在区电视台播放。

  (三)发放图书资料。向全区农民发放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编印的《区农业实用技术》1.5万册,《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3万张以及其它技术资料。

  (四)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宣传介绍2012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

  (五)参与兄弟单位的科普活动。积极参与科委、科协、工商等部门组织举办的科普活动。

  “冬春培训”活动,从2012年1月开始,4月份结束。活动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二)活动阶段:2012年1月中旬至2012年4月上旬,按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冬春培训”活动,全面掀起“冬春培训”的高潮。具体安排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一)加强领导。“冬春培训”是今冬明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区里成立由主管农业副区长为组长,区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各乡镇(街道)主管农业的乡镇长(主任)为成员的冬春种植业科技培训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农业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区农业局副局长兼任。为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负总责,主管农业工作乡镇长(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种植业技术是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农业、农民。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环节,加强种植技术的更新,是促进农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当前很多农村地区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种植业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种植业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提高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比如,玉米是一种常见的农村经济作物,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往往会成为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一是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播种之前应该要进行晒种,可以有效地增强种子皮层的透气能力和吸水性,促进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存能力。晒种要保证阳光充足,因此一般是选在晴天进行,防止昼夜温差过大使种子受冻。晒种之后还要利用合格的玉米种衣剂拌种,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虫害,并且加快种子的发芽和出苗率。二是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土地,最适宜玉米栽培的土地应该具有深厚、土质疏松、含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具备保水保肥能力的特点。三是要进行合理的施肥管理,加强施基肥和追肥,肥料的施用要合理,以防出现烧苗的现象。四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对常见的气象灾害、病虫害等进行防治,对于干旱时期,加强灌溉,对于积水时期,加强对水分的疏通,从而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不能对玉米的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流程进行掌握,则会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减产、灭产现象。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对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使得农业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稻田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期间的特点,适时加强田间管理的力度8868体育,加强病虫害的预防、肥水管理,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水分以及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如果对种植业技术的掌握、更新程度不够,则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种植,一方面会增加人力和物力投入,另一方面会导致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最终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作物或者蔬菜果物的种植技术的更新和应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关键作用。各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特定的种植模式,不同的作物对土壤、水分、肥料等方面的需求不同,因此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的提升,因地制宜地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才能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创新、新技术的积累和推广,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让广大农民不断接受新的种植业技术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加强各种种植业技术的研究,根据各种作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种植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土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能够研发出最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种植技术。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投入,一方面需要相关的部门对种植业技术的研究加大重视的力度,从而才能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另外,各级农业部门对种植业技术进行研究时,应该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比如更多的立项,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加强了各种投入,才能促进种植业技术不断发展。

  影响种植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一是要加强农业部门对农村种植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从而建立自上而下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农业部门应该要将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只有不断提高对种植业技术的重视,才能为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各级农业部门层面,要积极配合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安排具体的技术员到基层进行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技术人员队伍进行充实,确保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得到积极传授和落实,最终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三是在种植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完善,缺乏监督会导致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监督人员要确定种植业技术得到相应的推广,农民在日常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也及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从而不断促进种植业技术的推广落到实处,进而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可以使得农民掌握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而使得农村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在农民培训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农民培训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首先,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将农民培训工作提上日程,才能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其次,在农村经济工作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地拓宽渠道,对各种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并且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民培训工作中,为农民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强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不能按照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而应该要借鉴更多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最新的种植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同时,各种种植技术的实效性较强,因此加强实时培训是提升种植水平的关键,在培训过程中不能只进行理论培训,还应该要进行实践培训,根据农民的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缩短农民在接受培训时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系统的知识,促进农民对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第三,加强农民培训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比如可以加强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吸纳,在种植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各种技术员进行进修,提高技术员自身的能力素养,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培训教师队伍,使得种植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对各种教育内容进行更新,促进农民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粮食作物,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种植技术还是以单纯的经验种植为主,凭借技术进行种植的比例较低,且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偏低,这说明现代农业的发展程度还不够。本文从规范现代农业培训制度、规范现代农艺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加强针对农民的现代农艺知识宣传、提供最为紧缺的农艺技术培训知识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农民的现代农艺技术进行探究,旨在培养实用型的农业技术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从农业生产涌向了工业生产,导致农业生产的人才队伍逐年缩水,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人才缺口无法得到补充,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短缺局面。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当前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保障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村农艺技能培训关系着农民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是决定因素,而农民是主体,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新技能、新业务的培训。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正规的农艺培训,并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现状,尝试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这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次,农业生产以经验种植为主。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正规的农艺培训,但是农村依靠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种植的农民依旧占比较小,大多数的农民知识水平低,无法有效地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体力劳动依旧是农业种植的主要部分。虽然部分农民也愿意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的配套设施,使得现代农业的推广存在着较大的阻碍。根据农业生产的现状来看,经济作物和对生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作物种植效益更高,但是此类作物的种植对农户的技术要求较高,且种植风险较高,再加上许多农业技术都是针对某一大的地域研究出来的,地方化的实践比较少,无法为本地农用现代技术提供必要的参考,因此愿意进行种植的农户较少。而种植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户更愿意进行大规模、高风险的经济作物种植。综合可以认定,凭借经验种植的农业生产无法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农业推广,需要进行农艺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培训工作应抢抓国家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扶持机遇,坚持内抓培训,提高素质,外抓输转,提高收入,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在农民现代农业培训上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市场的需求是最客观的,应根据市场对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和种植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选择农业培训重点,确保培训内容能够迅速转化成农民的实际种植技术能力。当然,培训也要注意专一与多样的结合,要求参训者在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他技术。

  2.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在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地方特点,同时避免大规模的重复性同类技术培训,以免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

  3.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培养农民的实际操作技术,又要考虑其理论认知层面的提高,逐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和把握能力,更要做好对培训内容的“升级”。

  在农民现代农艺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开展、落实等多个环节上,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培训工作专门部署,培训活动定期开展,并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农村工作部牵头的工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农民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向农民群体传播现代农业知识,要提高传播的便捷性和时效性,运用快捷的方式把最新的知识传递到农民手中。比如在传授一些农业种植、防病虫害的新技术时,就不宜组织集中学习,这样既耗时耗力又不便于农民及时掌握,应该积极利用网络通信资源和农科知识传播体系的构建来实现农民的在线学习和现场指导,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全面的新技术、新信息。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办法,制定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和体系,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管理力度,同时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如农民现代工艺的考核评估,要以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是否实现增收作为硬性指标,做到农民培训工作有监督、有考核、有成效,真正使农民培训工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

  要将针对农民的现代农艺技术培训形成长期有效的服务体系,确保农艺培训费用常态化和正规化,由政府出资长期向农业生产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培训,以推动和保障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水平的进步。具体来说,要加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民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农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农民创新运用指导中心,将农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推广价值的技术及时进行推广。综上可知,虽然当前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在提升,国家对现代农艺培训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但是当前针对农民的农艺培训机制尚不完善,农民对现代农艺知识的认可度也不高,因此需要在培训时主要考虑农民紧缺的农艺知识,同时规范培训机制以及考核机制,从而确保农民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满足农民的需求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1]任静.加强农艺培训工作的原则与措施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3).

  [2]毕秀利.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J].祖国:建设版,2013(10).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要素便是农民和农业,而种植业则是农业中的重点项目,所以提高种植业技术的创新是目前提高农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种植业是我国大多数农村的核心经济产业,由于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种植业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推助,能够为农村的经济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以及保证农作物的高产与高质量。例如,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而在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对于种植技术的了解及掌握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玉米种植的产量。①玉米种的处理环节。在进行播种前,需要针对玉米种子进行预先晾晒,能够明显提高玉米种的皮层吸水能力及透气性,提高玉米种的出芽率和存活率,晒种时必须要选择阳光充足的晴天,同时对温度进行合理的把控,避免由于温差导致玉米种受冻。在晾晒完毕后,还要选择玉米种衣剂进行拌种,该步骤是为了降低玉米生长时的病虫害,以及提高玉米种的出芽率;②土地处理。由于农作物对于土壤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在土地的选择以及土壤处理方面是必要的,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地需要具备较为疏松的土质,以及肥力较为充足,并且有保水特征的土壤;③施肥管理。施肥是促进农作物生长,补充作物所需养分的关键环节,不过施肥阶段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若是肥料使用过量,那么会导致烧苗的现象;第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指的是病害虫害的防护及治理,以及灌溉等,针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常见的病害虫害等进行预防及处理,在旱季时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灌溉,汛期时还要进行积水的梳理,避免田间涝灾,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若是针对种植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不足,或是应用水平不够,那么农民在进行种植时依然会利用传统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这样不但会提高资源、成本、人力的投入,同时在农作物生长质量以及产量方面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减少,进而导致经济收益降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8868体育,必须要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来应用及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种植业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8868体育,实现种植业技术的创新,必须要提高其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科研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保证科研工作的稳定开展。为了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种植业技术进行创新是必要的,按照作物的实际生长状态和需求,并将其作为主要目标和方向进行技术研究,切实地加强农作物种植质量。

  影响种植水平的众多因素中,种植业技术的宣传一直以来都是最主要的重点之一,所以必须要针对种植业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完整的宣传体系。首先,提高种植业技术宣传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把种植技术的推广当作日常工作过程中,并且提高对农业种植业技术宣传的了解程度,完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其次,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提高人员的宣传水平,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并且加强技术人员针对种植业技术的了解,保证宣传工作的效果;最后,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是主要动力。因此,提高对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进而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首先,需要提高农民技术培训的资金投入把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当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为农民的农业种植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以及创建更加优良的环境;其次,革新技术培训方法。在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时,需要针对传统的培训手段进行创新,引进先进的培训技术,并根据当前农民的具体现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技术培训方案,且需要突破传统培训理念和方法的局限,不断加强农民对于种植业技术的运用意识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培训成效;最后,提高技术培训组织的建设。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省份。省内聚居有少数民族25个,其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特有,据1998年相关统计,全省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379.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29%。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广,占全省面积的3/4,其中2/3居住于国境边沿线和境内广大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繁荣程度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及国家认同感,进而关系到边疆的团结稳定和国家的安全。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并先后实施了旨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兴边富民”工程;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等。这些患民工程实施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五”期间少数民族地区GTP年均增长10%,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64%。腾冲县明乡自治村僳僳族村民,人均纯收入以13%以上的速度增长,增长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科技知识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的效果,限制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以腾冲县明光乡自治村傈僳族为例,解放初期,当地的僳僳族群众生产发展水平较低,以毁树开荒、刀耕火种为主,常常是“种一山坡,收一土锅”;傈僳族具有多迁移,少定居的习惯,有谚语“木桩烂、傈僳散”的描述;喜欢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区,有谚语“山高坝窄,水冷草枯;半年雨水,半年霜;苦荞粑粑、苤菜汤”的描述。解放后的50多年的努力,傈僳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当地汉族群众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在:第一,受教育程度较低。2005年自治村僳僳族成年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9.3%,初中文化程度占33.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7.6%,平均受教育年限仅6.3年,刚刚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第二,劳动技能缺乏。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大多数人还是凭经验来从事生产,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第三,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和科学的理财意识,原始的平均主义、德本财末,及时行乐,轻视储备的思想习俗普遍存在。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I程的实施,培育特色产业是基础,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因此,积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显得光为重要。本课题组就腾冲县明光乡自治村在发展鸟龙茶产业中对僳僳族村民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探索出全面少数民族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培训模式。

  2005年腾冲县明光乡自治村政府与台商合作成立了云南台茶茶业有限公司,并从我国台湾引进软枝鸟龙(青心鸟龙)品种在僳僳族聚居区试种并且获得很大成功。并在短短的5年内全村有655户僳僳族村民种植了鸟龙茶。种植面积达5873.3亩。同时腾冲县政府高度重视鸟龙茶产业的发展,并把鸟龙茶产业发展纳入腾冲县“兴边富民”工程实施范畴,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协调配套资金累计1217.5万元,专项用于鸟龙茶产业发展。云南省台茶萘业有限公司积极为农户培育优质茶苗。5年内共为农户提供茶苗570多万株,为农户赊销垫支苗款达694万元。根据专家估算,到种植的鸟龙茶达到盛产期,每亩平均可生产鲜叶200公斤,接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保护价鲜叶12元/公斤计算。每年单鸟龙茶产业就可以为僳僳族村民带来1400多万元的收入。乌龙茶已在边疆僳僳族村寨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正在成为边疆群众的摇钱树。乌龙茶产业真正成为自治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回顾自治村鸟龙萘产业成功快速发展的历程,有很多经验值得在广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推广或借鉴。其中当地政府和企业卓有成效对僳僳族村民进行乌龙茶种植技术的培训的做法和经验就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地处中缅边境的明光乡自治村。国境践长48.6公里,有六、七、八、九号界碑与缅甸相交,历来是腾冲通往缅甸的重要的边境通商口岸。同时也是腾冲僳僳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2006年僳僳族225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0.8%。全村国土面积269.B2平方公里。海拔1900---2300米,年平气温11℃,年降水量1700毫米,具备鸟龙萘种植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然而,鸟龙茶种植比传统的本地大叶绿茶在种植技术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再加之,鸟龙茶种植的区域又主要是僳僳族聚居区。农户是否普遍熟练掌握鸟龙萘种植技术就成为产业发展成功与否关键。政府和企业也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在产业发展之初就把鸟龙茶种植技能的培训作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当地政府把乌龙茶种植技能培训纳入边疆“解五难”工程的范畴。把提升像僳族村民的劳动者科技素质为抓手;以破解边疆群众学科技、用科技难的难题为突破口;以实现“每特培养1名科技辅导员,每名成年农民每年接受1次以上科技培训,每名成年农民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的“三个一”为目标,确实抓好自治村傈僳族乌龙茶种植技能培训工作。其主要经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有经常性的培训经费作为保障是职业培训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为了开展全民式的乌龙萘种植技能培训。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培训经费保障制度,每年年初就由企业牵头,县、乡、村产业办联合召开鸟龙茶种植技能培训工作协调会,制定培训计划,协调落实培训经费。5年多来。采取茶业公司为主,县、乡、村配套为辅的方式,累计共筹措1000多万元的培训经费,较好地保障了僳僳族村民鸟龙萘种植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专业辅导员在职业培训中起着骨干的作用。当地政府和萘业公司实行政府和企业两条线聘用了一支数量足够、专业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辅导员队伍。茶业公司聘用的技术辅导员:企业聘请了多名内地和台湾的较有名的鸟龙茶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到厂里和茶园里对农户进行培训。县、乡、村成立产业办聘用鸟龙茶技

  术辅导员:当单自治村就聘用了鸟龙茶技术培训为主3名技术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僳僳族农户的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技术辅导,为农户排难解惑。

  1以工代培方式进行培训。每年采茶季节萘业公司聘用当地100多僳僳族村民为茶叶加工工人,每个工人不但每季可获得几千元的劳务费,还通过茶厂技术人员的培训熟练地掌握了鸟龙茶初加工技能。通过5年的实践。自治村已经培训出了一大批制茶能手。

  每年茶业公司,充分利用自有的700多亩示范茶园,招聘大批的当地僳僳族村民采摘鲜茶,通过参加鲜茶采摘的工作,僳僳族村民不但获得较好的劳动报酬,还逐渐掌握了规范的鲜茶采摘技术。通过多年的培训,自治村涌现出了一大批采茶能手。

  2.召开现场套的方式培训。多年来政府和茶业公司召开多种形式的鸟龙茶种植技术培训现场会,主要包括:规范化茶地开挖现场会、规范化茶苗移栽现场会、申耕管理现场会、鲜茶采摘技术现场会等。几年来共召开现场会20余次,参会人数近万人次。通过现场会培训,很多村民初步掌握了规范化的种植要求和管理技能,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和自信心。

  3.以采蔡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培训。每年春茶上市的季节,茶业公司都要开展一次规模宏大、村民参与度高的。聚比赛、娱乐、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采萘比赛活动。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只见几百名穿着节日盛装的傈僳族村民,身背背篓,争先恐后的涌上茶山。霎时,荼山沸腾了,歌声、笑声、加油声响遍僳僳山寨,构成了边疆僳僳族的又一个独特且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国情差异,双元制的嫁接不能完全适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尤其是学校实验实训设备场地不足和学生实习不能和企业生产相对接,企业师傅又普遍缺乏相应的带徒技能,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校情的职业教育之路势在必行。课题组在对农企业调研分析后发现,除了力所能及地建设校培训车间和调整种植培训内容外,积极探讨多媒体技术在种植教学中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能把文字、图形、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种植课教学融合起来8868体育,通过三维动画设计和创建实体模型把植物的形态、环境、生命活动和植物生产技术动态地展现出来,因它不受季节、气候和受场限制,却又能把植物周年生命活动规律和植物生产活动完整呈现出来,能使一些枯燥的、抽象的、不便于实验的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直观表现出来,因此,课题组从1992年即开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种植教学培训中的开发应用。

  种植类教学,很多是抽象不可见的,比如在《植物生产与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种子的萌发过程和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微观过程无法通过实验来演示,仅靠挂图说明学生很难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建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湿度、通气、土壤温度条件和种子萌发、生长的连续动态过程;利用动画设计,如用红色小球代表受光量子撞击激发的电子,电子在一系列电子传递体中传递能量并推动光合磷酸化过程的动态演示,使光合作用具体可感,把微观生化反应展现给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培养了学生专业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企业实训奠定理论基础。

  2.集中演示植物四季生活生产过程及相关生产技术,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化为技能

  在双元制种植教学中,需要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使学生拥有植物生产全套技术能力。教学中,一种植物生产技术理论是安排在一章之中的,教师授课时需边讲解边实物演示,由于大多植物生活生产是跨季的,教师授课实物演示时难以把植物四季生活及生产技术完整演示给学生,尽管种植实训按季节分段训练了该植物生产技术,但由于分段实训的植物生产技术间隔时间长,没有连续性,学生感到各个技术环节很难整合,总体难以把握,这是双元制种植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跨季植物实物讲授演示衔接和学生所学技术环节整合,课题组借助多媒体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在讲苹果园管理技术时《林果生产技术(北方本)》,由于讲授演示时因苹果跨季原因不能把苹果全年的生长习性和管理技术完整展现给学生,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苹果树四季生长模拟情景和生长管理技术,因为它不受季节、时令的限制,很好地破解了这一教学难题。为了再现解决过程,示例如下:

  (1)创建春季苹果树花前施肥、浇水技术中所应用的肥种、肥量和浇水时间及技术情景模拟;创建花前复剪技术,熬制石硫合剂,计算配制及花前喷布技术情景模拟。

  (2)创建人工授粉、花后肥水技术,疏花疏果技术,夏季苹果树拉枝开角、摘心技术,果实套袋技术情景模拟。

  通过以上技术情景直观性、形象性地模拟演示,把时间跨度为一年的苹果管理技术按季节顺序集中展示,结合实训讲解,利于学生总体把握,系统掌握,使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大大提高。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实现人机对话,资源共享,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延伸性学习。教师充分利用校局域网,在网上设置交互页面,把教学课件资源、问题和相关的种植技术资料到网上,让学生操纵计算机让其给出回答,或选择浏览所需要的种植资料;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共同讨论,教师网上答疑反馈给学生,促使教和学的多元化发展,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兴趣,掌握了知识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只是种植教学中的辅助手段,不是教学主体,教师在种植教学培训中,切忌过分依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参与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物演示和技术训练是学习好种植技术的关键。计算机多媒体模拟的植物生长生产情景尽管表现力丰富,但毕竟不是植物现实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技术操作,因此其可信度低,能用实物演示教学的,建议教师不要用多媒体模拟情景来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种植教学最大的作用是需把植物四季生长状况和相关技术完整表述出来,把植物微观具体化、动态化,揭示生命现象及本质规律。因此,教师需斟酌选用。

  [1] 宋志伟,张宝生.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13年,我乡旱作农业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牧业务部门大力帮助支持下,将旱作农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继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之后,为了使我乡旱作农业工作落到实处,全乡上下齐心协力,把推广全膜垄作马铃薯种植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全膜垄作种植。截止目前,已落实全膜垄作栽培面积5016亩,其中在窑洞湾村、直岔南冲片区落实1000亩以上种植示范点各1处;在茶树沟村、石沟黑沟片落实500亩以上种植示范点各1处。

  我乡马铃薯种植任务7000亩,其中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任务为5000亩,脱毒种薯推任务2000亩,全乡共落实完成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面积5016亩,其中窑洞湾村1058.6亩,直岔南冲片1336亩;茶树沟村690.7亩,石沟黑沟片759.8亩。落实完成面积占任务的100.32%。

  (一)加强组织领导8868体育,强化目标责任。为了确保全乡全膜垄作种植任务的全面完成,乡上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领导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组成的旱作农业生产领导小组,督促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同时,乡上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旱作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分别深入各村督促检查面积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有利的推进了全乡旱作农业的发展。

  在免费发放项目专用地膜和起垄机械的同时,乡政府另外筹措33万元资金(调运马铃薯良种300吨,马铃薯专用肥10吨),支持这一项工作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群众连片种植的积极性。

  乡上成立了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召开了乡、村、社三级科技培训动员大会。邀请了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并抽调乡农业技术干部,组成培训队充分利用农闲时机,进村入户,现场覆膜指导等培训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场(次),覆膜期间开展现场指导21场(次),培训农民1635人(次),发放全膜垄作栽培技术手册、明白纸、测土配方施肥手册等技术资料1100余份。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科技种植的水平。

  (一)今年我乡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比较大,部分农户弃耕,整户外出打工现象较严重,至使部分地块无人耕种,影响了集中连片示范规模。

  (二)秋收后地膜回收工作困难,建议县上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的补助标准,确保旱作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启文在培训会上表示,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植保(中国)协会多年来共同举办的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已经具备了品牌效应,既向企I传递了社会责任,也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努力。

  山东省植保总站站长徐兆春在培训会上表示,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药使用大省,每年农药使用量8万吨左右。因此,山东省高度重视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工作,希望与植保(中国)协会深入密切合作,让更多农户通过培训受益。

  培训会上,植保(中国)协会巴斯夫公司亚太区产品安全管理经理Bruce Milligan介绍了农药安全科学使用的9个步骤;山东省植保站药械科科长林彦茹作了关于农药零增长思考与展望的报告;植保(中国)协会先正达公司亚太区产品安全管理与服务经理David Penna和巴斯夫公司研发主管陆跃健作了关于农药抗性管理方面的培训。

  近3年油菜、马铃薯、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690、33255、3420kg/hm2。在农业生产中油菜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9%,主导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72.7%,占年总收入的27%。其他非农产业主要以外出打工的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年劳务输出384人,2011年村总收入186.9万元中,第三产业约占69%。该村是县农技部门的杂交春油菜种植推广示范点,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农机部门的旱作沟播、保护性耕作示范村,2009年成立了湟中县第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接受访谈的农民共33人。从身份看,村干部2人,群众31人;从性别上看,30名男性,3名女性;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3人,41~50岁12人,51~60岁16人,61岁以上2人;从家庭劳力结构和收入结构中看,这些人均为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从种植结构看,有30户农民从事油菜种植,占受访农户的91%,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在油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受访户都选用了由农技部门推广的抗寒、生育期短、高产的优良杂交春油菜青杂4号等当地主推品种。种植方式上,大部分农户应用农机部门推广的旱作沟播技术,但也有部分农户由于农机具数量少,跟不上春播的需求,依然采用人工撒播,致使作物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后期倒伏严重、产量不高。病、虫危害是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农药使用上,由于农民难以判别农药的真假,加之科技知识欠缺和思想上的不重视,未深入了解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用药技术缺陷很大,油菜病、虫危害严重,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在肥料使用上,农户尚不清楚土壤的肥力,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不多,大都依靠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施肥。人工收获费工费力、产量损失严重,目前运用的小麦收获机不适于进行油菜收获,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小商小贩到家门口收购。调研分析发现,该村在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之间油菜产量高低明显,收入差异大。据农户反映,2011年全村平均油菜产量在1500~3150kg/hm2,最高的单产达4275kg/hm2;二是对油菜生产规范化种植技术掌握不精,粗放管理;三是油菜收获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力度不够;四是对油菜产业发展趋向不了解,对自己生产的油菜品质认识不清,缺乏品牌意识。

  接受访谈的农民对发展油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农资供应、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最高,对农技人员服务程度较满意,对油菜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信息、合作社带动等方面满意度低。农民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油菜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科技人员适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二是增加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的数量;三是在农技、农资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拓宽油菜籽销售渠道,提高油菜销售价格。

  农民受训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集中培训。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每年在村里举办1~2次1~2d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机技术部门3~5年在冬季举办1次10~15d的农机技术员培训班;农资部门为推销农资产品每年举办1~2次0.5d的培训。二是田间地头培训。农机部门每年在春播、秋收季节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分别举办1次1~2d的培训;农技部门在田间管理期间,到田间地头举办1~2次1~2d的病虫害防治培训。三是农民自己到农资供应销售点咨询农资知识。四是外出观摩学习。有关涉农部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科技先进县或乡镇进行观摩学习。从调研结果分析,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是造成高海拔地区高寒山区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一是农民接受同项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少。据调查反映,村民1年内平均接受同项次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最多3次。二是培训对象选择不准。科技培训工作一般在冬季的农闲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学员是外出打工回家的青年农民,但随着开春以后青年农民陆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真正参加春油菜生产特别是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主要劳动力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造成科技培训与种植生产的脱节。三是培训与需求结合不紧密。据农户反映,县、乡技术部门组织的集中科技培训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理论技术为主,与具体生产操作比较脱节。普遍反映学时懂了,用时忘了,真正应用到实际的不多。四是对需要和接收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农资销售网络或商贩处获得,信息可靠性、时效性无保证。

  “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做饭按开关。干干净净卫生好,不得疾病又养颜。又节能又省钱,经济实惠又方便。” 这是舒兰市朝阳镇合兴村村民编的顺口溜,道出了村民用上沼气做饭的真情实感,也反映了舒兰市农业环保站在改善农村环境、节能减排、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全市目前有沼气池8400多座,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沼气工362名,遍布全市48个村,44个服务网点。

  朝阳镇合兴村是舒兰市高标准沼气建设示范村,目前已成立全市阳光工程沼气工培训专业基地,是全市沼气池建设的最大服务网点。全村现有60多名农民技术员、瓦工、力工、刷胶工、安装工常年从事沼气池建设工作,该村沼气池建设累计纯收入近600万元,年平均纯收入15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5万元。(省阳光办 供稿)

  公主岭市陶家屯镇农业站2011年培训蔬菜园艺工700人。开班伊始就选聘了我省著名的蔬菜专家刘岩与高级农艺师王永才授课,通过专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现场讲解,使广大学员熟练掌握了蔬菜园艺工的基本知识。截至目前,已有500人被公主岭市的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聘为蔬菜园艺工;有100多人自己修建了温室大棚和蔬菜大棚,棚膜面积达到300亩,现在棚内的蔬菜都已开花结果;有80多名学员租赁了蔬菜大棚,现在大棚内的黄瓜已经上市,西红柿即将成熟;有2位学员已经组建了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吸收了100多户农户参加。

  2011年,公主岭市农机校承担阳光工程培训农机驾驶与维修专业1300人,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学员农机操作、修理水平普遍提升,故障明显减少。截至目前,已有500名学员充实到了1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从事农机驾驶和农机维修;有500多名学员购置了大型农机具从事大田农机作业——大垄双行免耕播种,为全国重点产粮大县的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省阳光办 供稿)

  长白县农科站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以来,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气候地理特征,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开设了“草莓、蓝莓、西甜瓜、人参、北五味子”等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农业种植培训班。经培训后的农民掌握了栽培技术,并将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特产业的发展。长白县八道沟镇十一道沟村草莓种植现已形成规模,实现了产、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省阳光办 供稿)

  梨树县植保植检站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011年共培训病虫防治专业学员1450名,现已在专业化统防统治玉米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万发镇的阳光工程培训学员成立了惠民植保合作社病虫害专业防治队,在今年春季防螟白僵菌封垛过程中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小宽镇的部分学员,在二代玉米螟防治过程中亲自操作自走式高杆机喷洒农药,为当地农业减少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做出了贡献。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民群众科学意识得到了增强,科学种田水平和科技到田率明显提高,直接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梨树县园艺特产站2011年共培训蔬菜园艺工400人, 结合当地地理特点,主要培训甜瓜和菜豆的种植技术。通过培训,使果蔬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普及,生产规模得到了大幅提高。

  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县域农民果蔬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白山乡东白山村仅甜瓜一项生产就增加30亩,增收80余万元。据统计,通过培训全县温室大棚增加100余栋,极大地促进了梨树县果蔬产业的开发,丰富了周边地区的菜篮子,增加了当地的农民收入。(省阳光办 供稿)

  九台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在2011年的蔬菜园艺工培训时,从省蔬菜研究所聘请蔬菜专家在龙嘉镇各蔬菜大棚村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培训蔬菜园艺工800人。龙嘉镇草城子村农民通过学习蔬菜温室大棚的建造及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蔬菜的贮藏、加工技术及蔬菜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知识,提高了种菜水平。草城子村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现在共有132户种植蔬菜,占农户总数650户的20.31%;蔬菜种植面积13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527公顷的24.67%;蔬菜总收入2600万元,人均种植蔬菜收入超过万元。

  九台市畜牧总站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承担着全市畜禽繁殖员和畜禽养殖技术员培训任务。2010年和2011年共培训学员711人,培训基地聘请了李春生等我省乃至全国知名畜牧兽医专家讲课和现场指导。以养、繁、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理论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确定了玉丰泽种公猪供精站等2家实习基地。专家深入各场户进行现场指导,特别是在猪、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上手把手地教学,真正让养殖户学以致用。玉丰泽牧业小区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扩大了经济效益,养殖户平均增收近万元。(省阳光办 供稿)